凝心聚力 内联外拓 全面打造世界一流综合性现代物流企业集团 ——专访中国物流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廖家生
物流业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先导性产业。全面开启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国物流人责无旁贷,重任在肩。2021年底,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宣告成立,综合物流央企横空出世,引发行业关注。作为我国唯一一家以综合物流为主业的新央企,她的成立,在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双循环”“保通保畅”等物流话题再次成为热点。作为“国家队”“主力军”,中国物流集团在思考什么?做什么?正在开启怎样的新征程?带着这些疑问,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中国物流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廖家生。
乘风聚势开启新程
现代物流报:中国物流集团成立的背景是什么?
廖家生:中国物流集团肇启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的重要论述,启航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世纪元年。2020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强调流通体系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来抓。
组建中国物流集团,是国务院国资委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壮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物流企业重要指示精神,积极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着眼于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对中央企业物流业务实施专业化整合,推动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和实际行动,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
现代物流报:请您简要介绍一下集团的基本业务情况。
廖家生:中国物流集团由原中国铁路物资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物流板块的中国物资储运集团有限公司、华贸国际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包装有限责任公司4家企业为基础整合而成。同时,引入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注册资本300亿元,是央企中第15家股权多元化企业。
集团的经营业务门类众多,包括制造业物流、民生物流、国际物流、特种物流和铁路供应链集成服务等业务,具有涵盖仓储、运输、配送、包装、多式联运、国际货代、科技研发、电子商务等综合物流服务能力。
集团肩负“服务现代流通、保障国计民生”企业使命,将成为专业高效、值得信赖的世界一流综合物流服务商作为企业愿景,已编制形成“123456”战略发展规划。
现代物流报:作为一家涵盖多种业务类型的综合性现代物流央企,集团拥有哪些优势?
廖家生:首先,集团具备一定的规模优势。截至2022年底,集团合并资产总额1151亿元。2022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903亿元,利润总额60.6亿元。在岗职工2.2万人。营业收入规模排在全国物流企业前列。
同时,集团具备一定的网络优势。目前,集团在全球拥有600多个分支机构,土地面积2400多万平方米,库房及料场面积1000万平方米,铁路专用线120余条,期货交割仓库42座,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经济区域、主要物流枢纽城市、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物流仓储网络和物流服务网络。
集团具备较强的物流服务能力。集团具备为实体企业提供物流整体解决方案的能力,可以为企业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此外,集团拥有一批“专精特新”企业。所属华贸物流基于市场化能力,国际海空运货代业务发展成熟,在最新全球海运、空运货代50强榜单中,分别排名11和15名。所属中储智运平台整合300多万辆公路运输车辆,辐射458个城市、4万条线路。所属“酒仓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第三方白酒物流企业,服务主要知名白酒品牌全国干支仓配业务。所属轨道科技集团是全国唯一的高铁轨道廓形打磨企业。
专业赋能行业发展
现代物流报:社会分工的专业化,要求企业科学定位自身在行业内的坐标。集团作为综合物流央企,是怎么做的呢?
廖家生:集团把握“两个大局”,心怀“国之大者”,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整合兴企战略方针,持续推进资源整合,以企业高质量发展发挥物流行业“国家队”“主力军”作用。
为了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一方面,集团对内实施专业化整合,优化存量,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集约化经营、专业化发展。细化制定集团内部专业化整合实施路径,明确直管公司业务和功能定位,按照“一业一企、一企一业”的总体原则,实施内部业务重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专业化经营。
另一方面,集团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的要求,继续推动国资央企和社会物流资源的市场化整合,持续扩大资源禀赋与经营实力。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股东、业务伙伴、政府机构、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交流合作,努力发挥好集团作为综合物流央企的平台功能,汇聚各方物流资源,整合各类物流要素,促进资源协同、要素协同,共同推进完善我国现代物流体系,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现代物流报:数字经济时代,很多传统物流企业在努力尝试借助科技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集团在科技赋能“稳产保供不断链”方面,有哪些新举措?
廖家生:在数字经济时代,现代信息技术是提升运输组织效率、促进集约化经营的有力武器。自2022年4月19日国务院启动物流保通保畅机制以来,中国物流集团通过中储智运等数字化平台整合自有和社会专业运力,承运货物超2.8亿吨。中储智运平台具备智能化“以货找车”和“以车找货”精准配对功能,平均为货主降低物流成本10%,减少司机找货时间69%,在过去疫情影响下最大限度降低车辆空驶率。
在推动数智化建设上,中储智运利用北斗、物联网等技术,通过智能算法和智慧运营手段,对在途车辆实时可视化跟踪,合理规划运输路线,科学调度缓解交通问题,有效提升物流运输效率。同时,中储智运针对中小微货主开发基于信用数据的“运费贷”,针对个体司机提供“预付运费”服务,以科技与金融双轮驱动,畅通产业链资金循环,缓解中小微企业资金压力与个体司机的生活压力,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此外,集团的“物流运力交易共享平台”“应急物流调度系统”“危化物流监管系统”和基于称重的物联网系统,也是数字强企战略的生动实践。集团已正式启动“流云”工程,全面推进物流业务数智化建设,提升用户体验,提高物流效率。
现代物流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在补链、延链、固链、强链方面,集团又能为物流企业做出哪些表率?
廖家生:在供应链集成服务领域,我们推进单纯的物资供应服务向供应链集成服务转型升级,摒弃单纯的一买一卖,延伸上下游业务,提供一体化的整体解决方案,延长服务链、价值链。
在物流设施综合服务领域,我们正在推进包括期货交割库在内的仓储业务标准化、智能化建设,全力打造“中国放心库”品牌,并建设线上仓储网络平台。我们希望更多的社会仓储企业参与打造“中国放心库”行动,加入仓储网络平台,将所有仓储都变成“云仓”。社会用户通过平台选择仓储服务,开展仓储服务交易,既提高仓储服务水平,也提高仓储物流效率。
在物流包装装备领域,集团也将发挥中包公司在包装研发、检测的优势,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包装、循环包装、包装器具,推动包装业务绿色化、循环化和集装化,为我国降碳减排作出贡献。
我认为,以上这些方面作为综合物流集团是不可缺少的,我们将致力于打造物流产业链“链长”企业,加快提升软硬两方面实力,奠定与之相匹配的行业地位和影响力,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充分发挥支撑辐射示范带动作用。
奋楫扬帆世界一流
现代物流报:咱们集团在年初召开工作会议,对标“世界一流企业”目标,强调要成为双循环新格局中的战略支撑。请您结合集团实际解释一下。
廖家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培育世界一流企业集群是很重要的。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在今年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指出,要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围绕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要求,对标提升、分类施策、重在行动创一流,这为我们打造世界一流物流企业绘制了路线图、提出了任务书。
集团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国资委重大决策部署,于去年研究制定了《中国物流集团有限公司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实施方案》,强化科技创新、改革驱动、经营管理、资源整合、人才集聚、品牌服务、党建引领的能力,全力推进世界一流企业建设工作。目前我们正在选择对标对象,确定对标指标,通过对标行动,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步伐。对于今年的工作,集团工作会议提出,要落实国务院国资委“一利五率”目标和“一增一稳四提升”工作要求,聚焦主责主业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向世界一流企业目标稳步迈进。
现代物流报:近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玉卓同志在《学习时报》上发表文章,提出央企要突出党建引领、价值创造、科技自强、深化改革、优化布局、守牢底线。想请您重点谈谈集团在内部管理上如何守牢底线,防范重大风险。
廖家生:玉卓书记特别强调中央企业要突出党建引领,是要求我们全面、系统、整体地把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落实到位,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实践;切实增强企业高质量党建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保障作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是建设世界一流企业的坚强政治保障。
集团作为综合物流央企,必须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现代物流发展的系列重要论述,始终胸怀“两个大局”,心系“国之大者”,立足主责主业,服务国家战略。在具体实践中,集团持续发挥各级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作用,扎实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加强党务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集团高质量发展。我们持续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完善公司治理,坚持重大经营决策事项党委会前置研究,将党的领导贯穿到公司治理全过程。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也是集团防范重大经营风险的根本保障。
集团坚持将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集团成立以来,首先加强制度建设,搭建“四梁八柱”,各类基本制度陆续出台。其次,持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实施了合规内控风控一体化项目,建立健全合规、人事、风控、财务、审计、纪检、巡视大监督体系,培育宣贯合规文化。第三,在全系统开展风险整治,强力压降应收账款、存货和预付账款等“三项资产”,特别是逾期应收账款,2022年末集团“三项资产”同比下降15%。集团党委作出了《关于严禁开展虚假贸易坚决退出低质量贸易的决定》,坚决推进贸易业务向供应链集成服务转型。
现代物流报: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 10 周年,集团在布局“走出去”上,有哪些新的重要的规划?
廖家生:助力中国企业加快“走出去”,是物流央企的必答题。我们组建了国际速递公司,计划在海外组建国际业务专业化平台公司,完善国际业务“十四五”发展规划,助力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同时,集团加快推进全球化布局,积极对接出海企业的客户需求,稳妥推进海外网络建设。为此,我们持续增设国别业务网点,打造国内外两个市场的业务衔接通道,为拓展海外市场开发能力、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夯实业务基础。
当然,我们会通过提高跨境综合物流服务能力,为客户提供涵盖国际空运、国际海运、国际班列、多式联运等多元化、稳定性高的服务组合。还要培育属地化工作团队,构造内外联通、组织力强的区域物流信息网络,提升跨境物流“端到端”“门到门”服务水平。
制度供给期待完善
现代物流报:政策是纲,纲举目张。全国两会期间,许多业内人士对物流业法律法规相关议题比较关注,您对这方面有何建议?
廖家生: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很多促进行业发展的规划、纲要、指导意见,我国物流立法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但是仍有专家认为,物流领域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健全,微观约束能力和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国家《“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还缺乏配套政策,相关部委、地方制定颁布的各类物流法规和政策也存在落地执行问题。在我看来,要推动我国现代物流的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完善专业化、综合性、长效性的物流法律法规政策体系。
现代物流报:据了解,部分经济发达地区存在物流用地指标不足或者紧张的情况,而且一些地区对单位面积的土地投资强度和税收强度指标设置过高,导致许多物流企业投资意愿不强,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廖家生:这种情况确实存在,并且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物流业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特点。但是一些地方物流用地指标上规划不足、土地价格较高,而且提出与工业用地同等的投资强度和税收强度要求,确实影响了一些物流企业的投资建设积极性。为此,建议有关部门和地方针对物流企业出台可行可落地的用地、建设、税费、融资等支持政策,降低企业投资成本。
现代物流报:今年是开启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之年,世界也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您对政策方面促进我国国际物流产业发展有何建议?
廖家生:为保障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建议灵活运用“国货国运”政策来促进我国国际物流产业的发展,提升对于货物端的控制能力,尤其对于中国制造转型发展的重点物资及关乎国计民生的战略物资,应鼓励“国货国运”。
此外,还应加强国内国际物流监管衔接。目前,国内在仓单信用体系及法律监管上存在一系列问题,建议支持全国性大宗商品标准仓单注册登记中心建设,以此推动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并进一步推动仓单交易的网络化、规范化、证券化和国际化,在服务实体经济的同时,为我国提升重要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提供基础支持。
打破瓶颈任重道远
现代物流报:近年来,物流业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物流成本仍居高不下,也为物流企业业务开展乃至自身发展带来许多问题。您如何看待这个现象?
廖家生:你讲得很对,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目前,我国的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率在14.7%左右,发达国家是6-8%,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也大多在10%左右。我国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大,有其客观因素。因为我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制造业强国、贸易大国,货物大进大出,物流费用占比高在某种程度上是经济结构决定的。但物流总费用高企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具体而言,物流组织效率的低下加重了物流成本,我国物流行业的技术应用率低,物流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配置。另外,我国多式联运的效率不高,没有实现基础设施多式联运,不同功能的软硬件难以无缝对接。若能建立完善的多式联运体系,能大大减少货物的在途时间和相关费用。
针对这些问题,我建议应持续完善与产业布局、消费格局相适应的大宗货物集装箱物流网络,大力发展货物多式联运,鼓励国有物流企业参与国家物流枢纽、多式联运节点建设。同时加大物流技术研发力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支持物流电商平台发展。
现代物流报:去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印发“十四五”现代物流发展规划的通知》,其中提到“我国现代物流嵌入产业链深度广度不足,供应链服务保障能力不够,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的支撑能力有待增强。”您如何看待?
廖家生:文件表述得十分准确。我认为目前物流行业的集中度仍然不高。数据显示,中国物流企业前10强收入总和占物流业总收入比例不足8%,缺乏龙头企业。社会化分工不科学,“小而全”“大而全”的问题不容忽视。
建议在国家政策上引导专业化整合,支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物流企业,推动物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更好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网络化优势。同时,现代物流要深度嵌入产业链,建立规模化、高效化的体系,可发挥的空间还很大。要引导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建立互利共赢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共同投资专用物流设施建设和物流器具研发,提高中长期物流合同比例,制定制造业物流服务标准,提升供应链协同效率。第三方物流企业应探索如何与制造业等领域的企业开展深入合作,以高质量供应链管理促进生产效率提升、推动高质量产业链发展。中国物流集团正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
现代物流报:除了上述因素,您认为行业发展还存在哪些痛点需要纾解?
廖家生:专业人才不足也是物流行业的一大痛点。相关数据显示,国内高级物流人才的需求每年都以15%的速度增长,若不能及时解决人才问题,高端物流人才缺口将会越来越大,不利于行业长远发展。我认为,行业应围绕培养熟悉物流运营、信息技术、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科学合理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快出人才,多出人才。
同时,我也希望,现代物流报作为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主管的、物流行业唯一一家公开发行的专业报纸媒体,能够深入报道国内国际物流行业发展现状,积极引导行业企业提质增效、发展壮大,赋能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
现代物流报:谢谢您接受采访。祝愿集团在新的一年里,充分发挥物流“国家队”“主力军”的作用,各项工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廖家生:谢谢。
文章来源:《现代物流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