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多措并举 综合施策 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交通力量

2021-02-04 16:17:41 admin 164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日前,交通运输部印发了《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围绕“扩大循环规模、提高循环效率、增强循环动能、保障循环安畅、降低循环成本”5个方面,提出了20项重点任务,为未来一段时期,特别是“十四五”期交通运输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各项工作凝聚了共识、指明了方向、作出了部署。

准确把握定位、发挥先行作用

《意见》提出,交通运输要成为“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的坚实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纽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保障基石”,提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保障和先行作用充分发挥”,阐明了交通运输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定位和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加快融入全球经济,特别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形成了“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的产业格局,从全球第12大出口国迅速成长为第一大出口国。外贸集装箱运量快速增长,2008年之前,沿海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年增速基本保持在20%以上。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从侧重国际循环转向国内外循环相协调,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目前的不到1%,沿海港口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增速下调,年增速为3%-8%。在此期间,国内沿海港口、内河水运、干线公路、干线铁路、民航机场、农村公路等相继经历了高速发展阶段,有力促进了沿海地区率先发展、区域协调发展、城镇化进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内陆地区开发开放等国家经济布局;有力保障了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和生活物资运输需求,带动购物旅游等消费;稳定和扩大了交通运输固定资产投资,在促进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循环的动脉,串联生产流通消费环节,支撑人员物资流动,进而间接影响不同地区和人群的收入分配格局。要发挥好交通运输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支撑保障和先行作用,就要进一步强化交通运输对国内大循环的支撑带动作用和对国际大循环的安全保障作用,增强国际国内循环的连通,促进国民经济循环总量扩大、效率提高、成本降低、动力增强、安全稳定,成为形成完整内需体系的坚实支撑、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重要纽带、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保障基石。

把握发展需求、找准发力方向

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交通运输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既包括近远期时间维度,也包括国际国内、沿海内陆、城市乡村等空间维度。既包括运输需求规模结构和空间分布的改变,也包括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对交通运输补短板锻长板的要求,这都需要交通运输在空间格局、服务网络、发展模式等方面进一步优化调整。

一是畅通国内大循环。要求依托强大国内市场,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的重要支撑。目前,我国经济空间布局持续优化,省际产业分工协作进一步加强,产业链条进一步拉长,城乡融合进一步加深,物资流通更加密切。2020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速高于城镇0.8个百分点。《意见》提出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形成与产业布局相适应的大宗物资、集装箱多式联运骨干通道,推进交通物流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推动冷链物流、电商物流、城市配送、农村物流、应急物资运输等发展,加快形成内外联通、更加高效的物流网络。


二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要求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受中美关系、全球疫情蔓延、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等因素影响,现有全球产业链条和分工格局可能会重塑。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高效运行,首先需要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构建面向全球的运输服务网络。目前,我国铁矿石、原油、天然气的外贸依存度较高,战略物资国际供应链安全问题需要重点关注。《意见》提出要发展多元化的国际运输通道,深化与“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交通合作,建立安全可靠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提高国际运输应急处突能力。

三是全面促进消费。要求增强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顺利消费升级趋势,提升传统消费,培育新型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内需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已接近60%。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经济增长值占GDP比重已达到16.3%。2020年在疫情冲击下,线上消费、升级类商品零售发展更加亮眼,网络货运日均运单量13万单。以中心城市为载体在全国四大板块将形成多个国内大循环的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要素将进一步向城市群、都市圈和大城市集聚,将成为消费的增长点、增长极。交通运输既连接商品生产和消费两端,也是消费的重点领域,《意见》提出要加快提升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承载能力,推进新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挥好“交通+”优势,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培育交通运输产业链优势。

四是拓展投资空间。要求优化投资结构,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推进新型基础设施、新型城镇化以及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建设。交通运输是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领域,交通项目具有投资规模大、带动效应强、社会效益较好等特点,《意见》提出要加大对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的支持力度,按照“强基础、增动能、利长远”原则推进一批交通重大项目建设。要建设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强中西部地区干线铁路建设,推动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络,推进综合交通枢纽提档升级,促进形成优势互补的区域格局。

抓好近期重点工作,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起好步

近期,要聚焦支撑扩大内需、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中的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扩大循环规模,建设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完善综合运输大通道,建设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加快发展内河水运、普速铁路,补齐中西部设施短板。建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推进城市群都市圈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促进轨道交通网络化,建设短直连通的城际快速交通网络,减少绕行时间和成本。实施川藏铁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大工程。

二是提高循环效率,建设与产业布局、消费格局相适应的物流网络。提升重要物流通道和节点能力,打造干支衔接的大宗物资、集装箱物流网络,推动铁水、公铁、陆空、江海等多式联运发展,完善城市配送网络,加快构建农村物流骨干网络,发展冷链等专业化物流,推动交通运输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商贸流通业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

三是增强循环动能,以智慧交通为牵引促进交通运输创新发展。推动交通基础设施数字转型、智能升级,打造智慧出行网络和智慧物流网络。加强先进运输装备研发应用,强化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大力发展枢纽经济和通道经济,创新交通建设运营模式,培育壮大交通运输新业态。

四是保障循环安畅,建立健全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畅通陆路、海上运输大通道,布局境外转运体系和地面服务网络,保障原油、天然气、矿石、粮食等重点物资跨境运输。增强我国交通运输企业国际竞争力,补齐国际航空货运短板,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物流供应链龙头企业。

五是降低循环成本,促进形成统一开放交通运输市场。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壁垒,鼓励公平竞争,降低物流制度、要素、税费、信息、联运成本。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助力交通运输企业纾困解难。健全交通运输信用体系政策框架,推进交通运输信用体系建设。

来源:交通运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