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安全的冲击及其应对

2020-03-20 09:25:38 admin 191

新冠疫情快速蔓延,对全球供应链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疫情严重地区的供应链面临破裂和消失、部分跨国供应链中断与重构、一些产业加速衰退与转移、供应链金融风险凸显。为有效应对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保障世界经济稳定与有序运行,各国应发挥各自比较优势,联手抗击疫情,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促进防疫形势下的贸易便利化和物流供应链畅通。我国既是疫情最严重地区,又是全球供应链枢纽,要在严防严控国内疫情、有效管控国际疫情输入的同时,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与繁荣做出最大贡献。要推进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化变革,打造智慧供应链;要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与防范,构建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供应链安全。

疫情已呈全球快速蔓延态势

当前,新型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呈现迅速蔓延的态势,韩国、日本、伊朗、意大利、美国等亚洲欧洲北美地区确诊病例快速上升。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2月28日宣布将新冠疫情全球风险级别上调为最高级别“非常高”。

据世卫组织3月15日发布的数据,截至欧洲中部时间3月15日10时,全球累计确诊新冠肺炎153517例,死亡5735例,已报告病例的国家和地区达143个。据新浪实时统计,截至3月16日8点,除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外,海外新冠肺炎累计确诊87448例,死亡3288例,治愈9212例。全球多个国家、地区出现无法确认感染路径的情况,使得疫情正面临快速蔓延与难以短期内有效控制的风险。

2月23日,韩国政府把新型冠状型病毒肺炎疫情预警上调至最高级即“严重级别”。截至3月16日0时,韩国政府发布新型冠状型病毒肺炎疫情最新数据,全国确诊病例累计8236例,累计死亡75例,其中第四大城市大邱确诊病例超过4000例,韩国疫情呈全面扩散之势。

截至3月16日8时,日本国内确诊新冠肺炎病例合计818例,累计死亡病例24例,累计出院135例。

截至3月15日中午,伊朗境内在过去一天新增新冠肺炎感染1209例,累计13938例,新增死亡113例,累计724例,已有4590人治愈。3月5日,伊朗卫生部宣布启动国家动员计划。由于当地医护条件比较落后 ,一旦伊朗疫情大面积扩散,考虑到新冠病毒的传染性很强,就可能进入到失控的局面 。

除了亚洲国家以外,欧美国家也发生了大面积传播。意大利是亚洲之外新冠肺炎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截至3月16日0时,意大利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已增至24938例,死亡病例增至1809例。意大利政府采取了“极高级别的防控措施”。除意大利外,欧洲国家德国累计确诊病例已达4838例,16个联邦州全部出现确诊病例。西班牙确诊6393例,西班牙政府从3月16日上午8时将进行全国范围内的封锁。法国15日确诊5423例,24小时新增923例。英国确诊1372例,死亡35例。瑞典15日确诊992例,死亡2例。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实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美东时间15日下午,美国已至少有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244例,其中包括死亡病例62例。自华盛顿州2日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依赖,美国已有包括加利福尼亚州、肯塔基州在内的至少10个州宣布紧急状态。3月12日,美国宣布将暂停与欧洲大陆申根区26国之间的旅行往来后,于16日午夜起对英国和爱尔兰也开始实施旅行限制。

一些亚非国家也面临疫情大面积扩散的风险。据非洲疾控中心副主任艾哈迈德•奥格威尔3月15日晚间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的数据,非洲大陆报告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的国家增至26个,总数为280例。当地时间3月15日晚,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宣布,南非进入全国灾难状态,将取消一些高风险国家、地区的签证。从周一起关闭53个陆路口岸中的35个。当地时间15日晚起,塞尔维亚累计确诊48例,将采取关闭边境、停课、禁止50人以上聚会等措施。据印度卫生部统计,截至15日23点30分,印度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升至110例,并且印度政府于3月13日暂停所有外国游客的访印签证。此外,哈萨克斯坦宣布全境进入紧急状态,除外交人员与国际组织代表外,对所有交通形式的出入境实施限制。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3月10日公布的数据,疫情已导致亚洲、欧洲、中东和北美等15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停课,14个国家实施局部地区停课,全球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超3亿学生受此影响。

疫情快速蔓延冲击全球供应链安全

截止3月15日,疫情已经蔓延至全球140多个国家。欧美股市重挫,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历史性的破1%,黄金大涨,石油价格史诗级暴跌,航空、旅游、餐饮、贸易、产业链等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全球经济正处在危机的边缘。受疫情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对人员流动、货物流动等限制措施,许多工厂停工停产,对本国供应链、跨国供应链带来冲击。这种冲击,对企业供应链所带来的影响是联动性的,对区域供应链的影响是阻断性的,对产业供应链的影响则是结构性的,必须高度重视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带来冲击的深远影响。

全球性流动受阻,国际贸易遭受冲击而低迷

迅速扩散的肺炎疫情让多国采取停飞、停航、入境管制、暂停进口、关税上调等措施,部分跨境物流通道被迫中断。

中国疫情爆发后,多个国家采取停飞和限制入境等措施。2020年1月31日美国宣布禁止14天内曾到访中国的外国人入境。其他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出入境管制措施。国外的航空公司纷纷调整中国航班运营,美国联合航空、加拿大航空、英国航空、法国航空、德国汉莎集团、荷兰皇家航空、西班牙伊比利亚航空等纷纷减少或者停飞中国航班。截止2月10日,71家国际航空公司中有67家取消航班。

韩国多家航空公司宣布停飞韩国第四大城市大邱的航班,韩国第二大航空公司韩亚航空从上周三开始安排1.05万名员工轮班无薪休假10天。

新西兰航空宣布将暂停3月8日至6月底期间的奥克兰—首尔航线。

中国大幅削减了中韩航班,2月19日-25日韩国计划前往中国内地的航班总数为1332,而实际执行航班数据仅为224。

继各国入境管制和对中国船舶加强停靠限制之后,印度大幅上调关税,印尼、约旦、俄罗斯暂停进口部分中国商品,越南发出暂缓货物清关提醒。印度财政部长尼马拉·西哈拉曼(Nirmala Sitharaman)在其2020-2021年政府预算中宣布,上调家具、鞋类、家电、手机零配件、玩具等中国优势产品的进口关税,并进一步修订关税法(Section 28DA)有关反倾销及相关措施规定以限制进口,而目前印度对华反倾销调查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全球第二。2月2日约旦当局宣布,为了防止新型冠状病毒在约旦传播,暂停进口中国动植物产品,有关进口许可证已经暂停发放,直至另行通知。印尼对船舶的疫情防控措施升级更新,将导致船期可能延误1-2天。此外,印尼将暂停进口中国食品与饮料类商品,以防新冠病毒传播。俄罗斯最大超市Magnit宣布,暂停从中国进口蔬菜和水果。越南友谊口岸从2020年2月4日起暂缓办理货物清关手续,越南海防港则通报,从中国进口的货柜需要经过约14天的武汉新型肺炎病毒检疫后,才能允许报关进口至越南,而这14天的检疫期不会列入Free time的计算。总体上看,停飞、停航、拒收以及关税上调,给跨境贸易产生了严重冲击,影响了我国商品进出口竞争力。

相关国家采取的海关限制、停航、停运、拒收以及关税上调等措施,人流活动锐减,商流活动中断,导致大量国际进出口业务明显受阻。联合国贸发会议评估认为,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中国生产放缓,2月份中国生产量和出口量均下滑2%,当月全球出口减少约500亿美元。据联合国贸发会议评估,由于全球流动性受阻,精密仪器、机械、汽车和电信设备等行业生产受损严重。受损严重的经济体包括欧盟(156亿美元)、美国(58亿美元)、日本(52亿美元)、韩国(38亿美元)、中国台湾(26亿美元)和越南(23亿美元)[1]。

生产秩序遭受破坏,引发全球供应链中断与替代

疫情冲击使国内生产秩序短期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企业复工时间推迟、外地返工人员面临隔离期、复产工人缺乏口罩等防护条件,物流运力也受到了明显影响。这些对制造业的用工、库存、生产、运输、订单等都产生了冲击。2020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创有记录以来的历史新低。从分项指数来看,受疫情影响,制造业供应链运行放缓,市场需求和企业生产均明显收缩。由于疫情严重,部分农产品尤其生鲜类农产品如畜禽消费锐减,导致供需矛盾突出,农产品供应链运行问题严重。在特殊防控的情况下,全国许多村庄进行封闭管理,道路封堵加大了物流运送的难度,各大物流快递也都停止了配送;许多日常与农户合作的物流公司在疫情期间复工时间推迟,更加重了全国各地农产品的滞销问题。

从国际来看,继2008年金融危机、中美贸易冲突之后,新冠疫情将继续对全球价值链形成负向冲击,中国、美国与德国作为三个世界制造大国,其受冲击的程度将更为显著。摩根士丹利认为,如果3月下旬之前生产全部复工,全球供应链受到的冲击尚可控,如果持续到第2季度,则冲击可能会超出市场预期。受到疫情影响冲击,2020年2月份,亚洲制造业PMI较上月下降7.5个百分点至42.9%,结束连续3个月的小幅上升走势,环比降幅明显,全球制造业增长已经承压[2]。

疫情对生产配套有很大影响,产品集成遇到困难。中国出口的零部件中间品显著下降,其影响已经初步扩展到韩国、日本、南欧,并且进一步向其他欧洲国家,以及美国扩展。2月初,由于来自中国的零部件短缺,韩国现代汽车在国内的生产线已经大面积停产。同样的原因,日产汽车在国内的生产线也已经在2月中旬暂停了部分生产线。疫情在意大利的扩散已经导致一家汽车配件厂商(MTA)被隔离,这将影响到欧洲的汽车产业链,而且也将影响到中国。由于部分物流航运企业的停工停航,导致相关零部件的生产停滞,西班牙马拉加工厂部分电子元器件的生产即将面临零部件短缺的状况。

中国是全球第一制造大国、世界供应链枢纽,拥有数量最为庞大的全球供应链环节。中国一些产业停工停产对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带来影响。短期内,其他国家无法完全替代中国的地位,但部分国家已经开始寻求新的除中国以外的供应商,全球供应链重构正在发生。以苹果公司为例,苹果全球范围内的主要供应商达到809家,他们的基地有47%集中于中国。苹果CEO库克在回应CNBC采访时说,他们已经在寻找应对目前疫情影响的方法。对于中国地区供应出现短缺的部分,他们已经找到了替代供应方案。

许多中小企业面临生存危机,疫情严重地区供应链发生断裂和消失

本次疫情使得我国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和挑战。清华大学一份调查报告表明,通过对995家中小企业的问卷调查,受疫情影响,29.58%的企业预计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幅度超过50%,58.05%的企业下降20%以上。同时,85.01%的企业维持不了3个月生存。如果疫情持续半年以上,90%的企业将难以为继,很可能歇业或者破产。

中小企业作为供应链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存问题直接导致地区供应链破裂甚至消失。一方面延迟复工后,厂房、土地、贷款、劳动等成本都会增加,订单完成进度会受影响,很多原本计划的投资与商务活动都被搁置,效应会沿着供应链放大。另一方面,疫情造成企业面临上下游需求不稳定、运营产能不确定、利润率持续降低,运营资金困难进一步加剧等,导致地区供应链面临严重的风险。例如,疫情最为严重的湖北作为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运输的重要中心,大量产业链配套供应商都扎根于此,形成了许多产业集群,停工停产导致中小企业歇业甚至破产,相应带来长江上、中游区域的供应链断裂,后续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恢复,将引发部分区域供应链消失的风险。

全球金融风险加大,供应链金融安全问题突出

受全球疫情爆发的影响,以美国道琼斯指数为主要代表,西方各国本周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资本市场纷纷“沦陷”,全球资本市场出现史上罕见的“黑暗一周”。自2月12日高点至2月28日收盘,道琼斯指数下跌4142点,跌幅达到14%。欧洲斯托克50指数跌逾12%,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跌超11%,法国巴黎股市CAC40指数累跌近12%,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跌逾12%。疫情的爆发可能将原本疲软的全球经济带入新一轮低谷期。

就国内而言,疫情对部分行业及企业的流动性带来很大挑战,部分企业经营难以为继。若大量核心企业破产,将引发供应链金融风险。政府为企业减税减负带来税收减少,而未来刺激增长又需大量支出,从而面临政府、企业对资金的双重需求压力,我国将面临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和国内金融风险的双重叠加。

美日等拟利用疫情对我实施战略遏制,重构全球供应链版图

新冠肺炎疫情致使中美贸易面临新一轮的博弈关口。2020年1月,美国商务部长罗斯在Fox电视采访时候表态,这次疫情将有助于制造回归美国。2月初,美国司法部长在大学与智库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建议美国公司入股爱立信与诺基亚,以17%加上14%的市场份额来对抗以华为为代表的40%的市场份额。美政府正在与微软、戴尔、AT&T等合作,开发替代华为的5G产品。此前微软、戴尔等并未像华为那样开发5G基础架构硬件,而是主要开发通用的工程标准,以允许5G软件开发人员在5G硬件上完成开发。美国现在也开始“举国之力”,围剿华为,技术也下沉到华为核心基础优势。美国商务部正在部署修改长臂管辖原则,将管控范围从美国技术占比的25%降到10%。一旦实施,就意味着大量日韩零部件将无法为华为供货。而在2019年作为对美国元器件的替代,华为采购日韩部件的总量超过二百亿美元,增长50%以上。2月6日,美国新安全中心发布研究报告《大国持久战:初步评估》表示,美国应就中国崛起展开“持久战”式的长期规划。3月5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以新冠疫情对经济影响为议题的“未来投资会议”上呼吁:对“一国生产依存度高的高附加值产品生产基地”要回归国内,而附加值不高的则应向东盟等进行多元化转移。

防范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安全冲击的对策

为有效应对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冲击,保障世界经济稳定与有序运行,全世界应该联合起来,发挥各国比较优势,联手抗击疫情,共同维护全球供应链安全,促进防疫形势下的贸易便利化和物流供应链畅通。我国既是疫情最严重地区,又是全球供应链枢纽,要在严防严控国内疫情、有效管控国际疫情输入的同时,稳妥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充分发挥产业优势,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为世界经济稳定、发展与繁荣做出最大贡献。要推进企业生产组织方式数字化变革,打造智慧供应链;要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监测与防范,构建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机制,确保供应链安全。

国际层面的对策

各国加强联合抗疫,保障全球供应链节点安全

在病毒面前,人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命运共同体,没有哪个国家能独善其身。各国要同舟共济,共抗疫情。各国间要加强病毒检测交流合作,分享疫情防控经验和做法,携手共克时艰。各国要加强对机场、口岸的卫生检查,对于疫情严重国家游客,应采取最高级别的防控措施。在优先保证国内需求基础上,向疫情严重国家提供必备疫情防控物资。

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保障跨境供应链通畅

各国加强贸易合作和海关协作磋商,在有效疫情防控前提下尽快恢复国际航线、尽快解除相关贸易国的海关限制、停航、停运、拒收以及关税上调等管制手段,打通跨境物流通道壁垒,确保跨境供应链通畅。要加强各国产能供需信息的沟通与合作,推动建立疫情条件下的供应链产能协调多边合作框架;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安全治理体系构建,探索相应的治理机制、决策体系、治理结构和治理模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加强数字供应链体系建设,构建“数字丝绸之路”,促进促进沿线国家核心生产要素、区域优势资源、产业链上下游环节的便利链接与整合,降低交易成本。

发挥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作用,建立全球供应链应急协同机制

发挥联合国、WTO、WHO等国际机构作用,在充分吸收各国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推动全球供应链应急协同机制建设,构建基于全球应急事件的供应链应急体制、机制和国际法律体系,推动全球供应链应急预警体系建设与信息共享,构建全球应急资源信息发布平台,助力应急救援物资的全球协同调度。

坚定维护全球自由贸易规则,防范少数国家利用疫情的逆全球化行为

各国要高度警惕极少数国家逆全球化行为的影响,共同推动全球自由贸易、区域自由贸易、双边自由贸易,进一步强化各国间自由贸易合作关系,推动全球人流、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构筑更高开放水平的区域产业链、科技创新链和全球价值链。我国作为全球化坚定推动者,可在全球性、区域性治理平台中发挥更加重大的作用。

国内层面的对策

统筹稳妥推进复工复产与防范国际疫情输入

一是进一步落实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策略,尽快推进各省市的物流通道恢复,确保企业复工生产需要的原料和物资得到快速补给,居民网上采购日常生活必需物资和防疫物资得到优先保障。

二是要加快发展应急产业,加强应急物资生产,提升应急物资保障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各具特色的应急产业集聚区,建设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打造应急物资和生产能力储备基地,完善区域性应急产业链。支持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应急服务机构发展。

三是在稳妥推进复工复产的基础上,优先做好口岸城市和国际航空枢纽城市的疫情防控物资战略储备,包括口罩、防护服、护目镜、消毒物品、医疗器械等物资,保证物资充足,全力保障供应。全面升级国际疫情应对措施,防肺炎病毒国际输入。

大力增强数字化能力,推动供应链效率变革

一是以数字化建设为目标,推动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新基建”行动计划。支撑未来20年中国经济社会繁荣发展的“新基建”是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互联网等数字经济领域的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消费升级领域基础设施。要放开数字基建领域的市场准入,扩大投资主体,鼓励民间资本投入,推动配套激励制度变革。二是要推动在线办公、视频会议、远程协同、数字化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应用。生产企业要开展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建设,积极推进敏捷生产、自动化生产、智能制造、智能运维,推进3D打印技术应用、无接触式交付进和不间断的快速供货。服务企业要开展数字化转型,重视消费者安全性、环保化、定制化需求,打通线上线下全渠道服务链条,积极推进智慧门店运营。物流企业要重视无人技术与装备在行业中的推广,提升物流场景的智慧化服务能力。三是鼓励企业加强供应链流程数字化管理能力建设,通过加强短期、中期和长期的计划调整,利用数字化技术为可控及可预见的供应不确定性提前准备解决方案,推动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变革。

加大金融风险监测力度,保障供应链金融安全

做好抗疫期间高风险金融机构信用、流动性、负面舆情等风险监测、预警和化解工作,打通企业复工复产的供应链条和金融链条。对涉及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汽车制造、半导体、轨道交通、进出口贸易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建立重点监测机制,对有发展前景但暂时受困的企业和项目,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延长贷款期限和减费降息。

为全球供应链稳定做出贡献,打造供应链领先高地

作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枢纽,我国正在全力推进外贸外资企业复工达产,以特殊时期的超常规举措力保关键环节和龙头企业正常运转,为全球供应链稳定护航。可通过加强同经贸伙伴的沟通协调,优先保障在全球供应链中有重要影响的龙头企业和关键环节恢复生产供应。通过巨大的中国制造产能恢复,加大在防疫物资的全球供应保障,积极协调与其他国家港口、物流、海关、贸易、检验等供应链流程协同,为世界各国抗疫提供应急物资。

抓紧构建全球供应链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自主创新、关键供应商自给、实施供应链备链计划等方式,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加强供应链弹性建设。积极发展应急产业供应链,重构突发事件应急供应链服务体系,健全应急供应链产能弹性机制。将非常规突发事件供应链应急能力作为评估企业供应链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加强突发事件的情景推演,推动企业在供应链技术、组织理念、流程、合作方式等方面的应急变革能力。扶持领先企业供应链体系建设,促进优势企业对供应链的主导力和管控力,将我国产业优势长期稳定地嵌入到全球供应链体系中。

来源:物流技术与应用